在現代社會,汽車已經成為家庭的必備交通工具,但在古代,人們出行所用的交通工具種類有限,轎子成為有錢有勢之人的象征。
然而,養一頂轎子的成本有多高呢?
竟然堪比現代的勞斯萊斯,令人難以置信。
在清朝,官員與平民乘坐的轎子設有明確的等級。
京官三品以上,「輿頂用銀,蓋帷用皂」、「在京輿夫四人,出京八人」。
地方總督、巡撫則可以用八名轎夫。
在清朝前期,許多官員每天乘轎上朝,如名將福康安出行時需用轎夫三十六名,輪替值役,排場非常壯觀。
然而,到了清朝中后期,嘉慶年間,許多官員放棄轎子,改坐馬車。
為什麼養一頂轎子要花費如此多的白銀呢?
這些錢主要花在轎夫身上。
那時候三品官乘坐四人抬的轎子,整個出行的隊伍包括八名轎夫和一輛馬車,四人抬轎,剩下的四人坐馬車跟隨,等第一波轎夫累了就倒班。
因此,四人抬的轎子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雇四個轎夫那麼簡單。相比之下,馬車的成本低、效率高,能走得更遠、更快。
官員養轎子的驚人花費!揭開古代奢侈出行的秘密
要了解古代養轎子的成本,首先需要了解轎夫的工資水平。
在明代,轎夫的薪水相當于普通民眾的收入水平。
在明朝,普通民眾一年的收入約為20兩至25兩銀子,而轎夫的年薪也至少應該是這個水平。
假設每個轎夫的年薪為20兩銀子,那麼四個轎夫一年的工資總共需要80兩銀子。再加上這四個人的吃喝拉撒等日常開銷,一年100兩銀子是肯定要花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