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是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每當國家民族處在危難之時,總會涌現出一批熱血沸騰,為天下蒼生挺身而出的豪杰。他們勇往直前的氣概,無私奉獻的精神,常常深深地激勵著后人前行的腳步。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人們也喜聞樂見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但你知道嗎,歷史上那些家喻戶曉的「大英雄」,有一部分其實是虛構的,真實的他們要麼平凡很多,要麼根本就沒有存在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揭開歷史虛像,看看曾經被傳頌千古的三大「虛擬英雄」吧。
第一個要說的,就是「少年英雄」楊宗保。在明朝小說《楊家將》中,他被描繪成一個典型的「少年英雄」
楊宗保這個人物,只是明代作家根據史實改編、潤色而成的。他可能參考了兩位真實的歷史人物:一是北宋名將楊業的曾孫女楊令公,擅長騎射,頗有將門女子的風范;二是楊家諸將中最出名的楊文廣,才華過人,深得宋太宗賞識。明人將兩位歷史人物的事跡融合昇華,加上豐富的想象,創造出了「英俊多姿、威武無匹」的楊宗保這一虛擬人物。他成為人們心目中完美英雄的樣板和典型。
其實,楊宗保這樣一個虛擬的少年英雄人物,其背后體現的是明代文人對于英雄主義精神的崇尚和向往。楊宗保集少年英雄的特征于一身,不僅充滿傳奇色彩,而且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成為明人心目中一個可供想象、崇敬和傳頌的英雄典型。或許正因為他是一個虛擬的象征性人物,楊宗保才能承載起那麼多人對于英雄主義的無限想象,成為一個激勵人心、流傳千古的精神符號。
在明代的特定歷史語境下,楊宗保這樣一個虛構的少年英雄,其實寄托著明人的多重意義:一方面,他體現了明人通過想象來彌補現實中的英雄缺失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他也激勵著人們不畏艱難,以英雄主義精神為國效力的熱情。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