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這里發表,喜歡本號的朋友,請點擊下方卡片我們的新號,獲取更多精彩好文。
秦朝統一六國后,強制推行嚴苛法令,殘暴統治激起民變。陳勝吳廣起義后,秦朝統治基礎搖搖欲墜,這給許多有抱負的年輕人帶來機遇。其中就有一個楚國遺孤——項羽。
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其父項伯也是楚國重要大將。秦滅楚后,項氏一族遭遇悲慘命運。項羽的祖父項燕被秦軍活捉后自盡,父親項伯也在與秦軍作戰時陣亡。稚幼的項羽目睹家破人亡,在鄉親的幫助下才得以茍活。
項羽自幼隨母姓獲,隱居在鄉野。他原本可以就此度過平靜的一生,但看到秦朝的殘暴統治,仇恨之火在心中燃起。項羽經常出入集市,聽各地百姓講述秦政的苛責。他們仇恨秦朝,卻無力反抗,只能嘆息項氏一族的悲劇。
項羽感到先人的血仇無以為報,夜不能寐。他在田間勞作時,會假裝手中鋤頭是寶劍,假想自己率領楚軍英雄們反攻洛陽。他對母親說:「我一定要讓秦人血債血償,母親您放心,兒子一定會讓您看到那一天的。」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大澤之變,項羽感到時機到來。他來到陳縣,要求加入起義軍。然而他那時不過20歲,起義軍將領覺得他太年輕,沒有同意。項羽離開時,恨恨地說:「你們不給我機會,我自己創造機會!」
項羽返回故鄉,先后說服兩名鄉紳追隨他。他們出資辦了一場宴席,項羽借機發表慷慨陳詞,表示一心復興楚國。他的言辭感染了人的心靈。宴會結束后,許多青年志士前來跟隨項羽起義。一個自發的起義軍就此形成。
起義軍在項羽的訓練下變得鐵血和戰斗力。
項羽嚴格要求每人每天操練武藝,違令者重罰。他在軍中樹立威信,使起義軍像一支正規軍隊。起義軍人數不斷增加,其中也有許多逃兵及游勇者。項羽接納了他們,并任命自己的追隨者為校尉、隊正,以鞏固軍心。
在項羽的領導下,起義軍聲勢浩大,獲得「鉅鹿軍」之名。項羽也從此開始了他的傳奇一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