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眾多皇帝為了能夠高效的統治一個國家需要吸納各種人才為自己所用,因此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之下開創了科舉制度。
自從科舉制度創立以來,每一次科舉制度的前三甲都備受關注,特別是科舉中拔得頭籌的狀元,更是被稱為天之驕子。
在古代想要出頭并不容易,特別是出身貧寒的家庭想要做官走仕途,就只有科舉考試這一條路。
作為窮人家的孩子只能寒窗苦讀十幾年的時間,去博取整個國家只有一個的狀元位置。
其中清朝最窮的一個狀元,在殿試的試卷上寫了8個字,皇帝看過之后潸然淚下,毅然決然地封他為狀元郎。
他究竟是誰,有著怎樣的經歷?他在試卷上寫的又是哪8個字感動了當時的皇帝呢?
被稱為清朝最窮狀元的就是駱成驤,他出生的家庭非常貧窮。他的家里幾代人都是農戶,在他很年幼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因病去世。一個家中沒有了女人的操持,只有駱成驤的父親支撐起一個家。
他的父親既當爹又當媽,要到地里干農活養活駱成驤,又要對駱成驤的生活進行打理,可想而知在清朝的時候這位父親的壓力有多大。
雖然他的父親一輩子都在種地,但是眼光卻并不短淺。
他知道自己的孩子出生于如此貧困的家庭,沒有背景,更沒有人脈,想要出人頭地只能靠讀書用硬實力,走科舉這條路。
所以在駱成驤還不懂事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每日督促他讀書。
其實他的父親從來沒想到自己的督促能夠讓駱成驤有一天站在殿試的場上一展所長,更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有一天會成為清朝的一位著名狀元。
他父親的初心只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多一條出路。
古代的人讀書之路是非常枯燥且乏味的,小時候的駱成驤讀書頗具天賦,很多書本上的知識他都能夠很快的理解,并能做到舉一反三。
也正是靠著一點點天賦很快他的才能就在當時的十里八鄉聞名。
對于駱成驤來說,一開始想要走科舉之路或許是想讓自己和父親過上好日子,自己能夠當大官,發大財。
但是日復一日,在書本的熏陶之下,他懂得了很多大道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