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青樓,現代有紅燈區。無論人類社會如何發展,這些行業總是屢禁不止,難以斷絕。
但殊不知,青樓這個總讓人「鄙夷」的行業,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
不僅誕生了諸多與青樓相關的詩詞,還有許多我們如今常用的口頭禪,其實最早也是源于青樓中的一些「行話」或「黑話」。
但「青樓」,最早并非是指妓院,而是泛指豪華精致的樓房建筑。如清代袁枚《隨園詩話》中就曾說到:
「齊武帝于興光樓上施青漆,謂之青樓」。
所以「青樓」還曾意指帝王居所,或者權貴之家,難以想象要是那時有人敢用青樓指代妓院,那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大罪。
而最早將「青樓」與「娼妓」扯上關系的,可能要追溯至南北朝時期,比如梁朝詩人劉邈在《萬山采桑人》中,就有一句「倡女不勝愁,結束下青樓」。
單單是「青樓」二字,便能發展出與之相關的諸多含義和解釋,不得不佩服中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古往今來,有很多文人墨客也都喜歡流連于風月場所,尋花問柳,并沉醉其中,而在青樓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無疑也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并為此創作了很多傳世名句。
比如有著「小杜」之稱的詩人杜牧,不僅逛青樓,也經常招妓作陪,把酒言歡。為此,留下一句: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悻名」
大概意思是,在揚州縱情聲色十年,到頭來就好像一場夢,最終在青樓只留下一個「薄幸」的名聲。
此外,還有我們所熟知的白居易,柳永,賀鑄,秦觀等人,都是青樓的常客。
因青樓行業而生的除了詩詞歌賦以外,還有很多「行話」或「黑話」,只不過發展至今,這些「行話」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逛妓院,也可稱為「上花台」、青樓女子也可稱「窯姐兒」,甚至也有「清倌人」與「紅倌人」之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