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開啟了戰國時代。天下大亂,群雄蜂起,強國逐一吞并弱國,弱國相聯以抗強國,前后兩百余年。直到秦王嬴政在位時期,才終歸統一。賈誼曾作《過秦論》以載其事:「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統一海內之后,秦王嬴政自認三皇五帝皆不如自己,遂取三皇中的皇字,與五帝中的帝字,合成皇帝二字,這一稱呼自始皇始,至清朝終,前后兩千余年。同時,秦始皇還修馳道,統文字,置量衡,擊匈奴,征百越,建長城。奠定了后世兩千年封建制度之基礎,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贊為「千古一帝」。
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也是毀譽參半。但總體而言,他的功大于過。
秦始皇在統治后期,逐漸開始夢想能夠長生不老,將大量精力耗費在了尋找「海外靈丹」之上。但與此同時,秦始皇也沒忘記為自己修建一座氣勢宏偉,足以匹配自己千秋功業的陵墓。秦始皇陵就這樣誕生了。
秦始皇陵規模示意圖
據《水經注》記載:「水出驪山東北,本導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積成池,謂之魚池也。」僅建造始皇陵墓所用之土便足以挖出一座人工湖,可見秦始皇陵墓之大。
那麼秦始皇的陵墓究竟有多大呢?據史料記載,秦始皇陵前后征發民工72萬之多。自秦王嬴政元年(公元前247年)建造始,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建造畢共用時39年。陵墓整體呈覆斗形,高51米,周達1700余米,占地面積達到了58平方公里。
秦始皇陵的規模非常宏大,占地面積達到了58平方公里,相當于78個故宮的大小。
修建秦始皇陵征發了大量民夫
如今,隨著考古學的飛速發展,許多各朝代的陵墓都被逐一發掘,依靠出土的文物,人們可以用實物佐證史料,讓我們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我國的歷史。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