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年間,皇帝體內鬱結之氣導致痔瘡發作。御醫黃元御了解情況後,知道這是一個尷尬的病癥,決定不明言,只是建議乾隆暫時遷至皇后富察氏的宮中,同吃同住一百天,此病便能自行痊癒。黃元御的話雖然藏了私,卻喚起了乾隆的憤怒,他覺得黃元御無視自己身為天子的尊嚴。于是,乾隆將黃元御驅逐出宮。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病痛並未有所緩解,乾隆終于下令將黃元御召回。但黃元御依然堅持自己的診斷和治療方案,乾隆無奈,只得搬入皇后所住的宮殿。富察皇后一向簡樸,飲食清淡,並非如乾隆常年以來所慣的奢靡和辛辣。正是這份淡然清素的生活方式,漸漸舒緩了乾隆的病癥。在富察皇后的陪伴下,乾隆的生活節奏變得平緩,不再埋頭苦幹,與皇后同吃同住,共赴晨昏。
黃元御這種看似避重就輕,實則深思熟慮的醫治手法,不僅治愈了乾隆的病,更在無形中改善了其日常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乾隆從這次事件中體會到,作為皇帝也需重視個人生活,不能只顧國事而忽略身體健康。通過黃元御的巧手醫治和智慧善諭,乾隆的痔瘡痊愈,並在此後的治理過程中更注重調養身心,更加注重養生和佈施,從而使得國家更加富強。
此外,乾隆和富察皇后這百日相處,又讓彼此的夫妻情感得到了升溫,不久後富察皇后還懷上了龍子,使得整個朝廷充滿了喜慶和睦的氣氛。
乾隆懂得了感恩,對黃元御的醫朮和醫德信服,提拔他為御醫院大夫,讓他在皇家醫學界嶄露頭角。黃元御也因其細膩巧妙的治療手法,以及對君主生活習慣的深刻洞察,成為歷史上著名的醫聖,對中醫事業有著不容忽視的貢獻。
在清朝乾隆年間,這段御醫和君主之間的醫療經歷,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