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并不是孤軍奮戰,也不太可能無師自通,要麼有高人指點,要麼有名師教授。
孔子作為儒學創始人,他自然也有自己的師傅。
按照歷史的記載,孔子年輕的時候曾經不遠千里前往洛陽尋找老子。雖然名義上孔子成為了徒弟,但他的學問其實并不遜色于師傅,因此二人其實是亦師亦友。
不過孔子的一生并非只有這一個師傅,還有一個師傅說出來許多人或許會感到吃驚,因為這個師傅收孔子為徒的時候,才剛剛7歲。
7歲,我們看看周圍的孩子,基本都是懵懂無知,別說學問,就是認知都有些欠缺,那麼幾千年前的孔子為什麼會拜一個7歲的孩童為師?難道這僅僅是民間的一個傳說而已。
這個故事出自《孔子項橐相問書》,故事內容也很簡單。
話說已經功成名就的孔子正在周游列國,四處傳授學問。有一次他在趕路的時候偶遇路邊的三個正在玩耍的孩童。
本來孩童之間的嬉戲玩鬧對于孔子這樣的人物來說,并沒有什麼吸引力。不過因為孩童們在路中間玩耍,擋住了馬車的去路,因此馬夫想上前驅趕這些孩童。
不過孔子認為這樣不禮貌,于是親自下車查看,想和孩子們講道理。
結果走近一看,三個孩童正在聚精會神地堆砌一座土城堡,看上去頗為大氣。
不過孩童擋路,還是要客氣地講講道理,于是問這些孩子,為什麼看到車來了不躲閃?萬一被撞到受傷了可不好。
沒想到領頭的孩子卻來了脾氣,指著馬車又指著地上的城堡說從未聽說城堡要給馬車讓路的,不都是馬車繞著走嗎?
孔子一聽很有道理,就算是孩童堆砌的城堡,但在孩子的心中,這就是高大無比的雄偉建筑,區區馬車確實只能繞道而行。
正所謂「對牛彈琴」,想和孩子講道理看來是不行了。
于是孔子決定出題考考這些孩子,倘若孩子們答不出,那就要讓路了。
為了難倒這些孩子盡快盡快趕路,孔子連續出了十數道題目,比如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水沒有魚,以及天上的星星有幾個,地上的五谷有幾粒等題目。
內容涉及包括天文,自然,家庭,道德等多個方面。
孔子自信這些孩子們肯定答不出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