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出生于真正名門望族的少女,在漫長103載的歲月中,有過家道中落的無力,有過顛沛流離的漂泊,亦經歷過同輩至交先后離世的痛楚。
楊苡原名楊靜如,生于1919年,是五四運動的同齡人。
在新舊文化交替的年代,這位天真無憂的少女,擁有著讓所有人羨慕的成長環境。
她的父親楊毓璋是民國時期天津中國銀行首任行長,哥哥楊憲益是著名翻譯家,姐姐楊敏如是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授,而姐夫羅沛霖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父親感染風寒意外去世后,一家人靠著巨額遺產在天津租界生活;富裕而悠閑的日子,也為楊苡灑脫純粹的性格,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少女時期的楊苡,因哥哥姐姐的疼愛,母親無微不至的呵護,是無憂無慮的。
回憶這段時期的成長,總能讓人聯想到輕盈的泡沫,自由自在,也五彩繽紛。
直到「一二·九」運動爆發,才逐漸讓衣食無憂的楊苡,開始思索自己的人生和價值。
當同學們積極參加游行示威時,楊苡卻被母親關在家中,不允許擅自出門。
此時,這座帶給她優渥生活的房子,也讓她由衷感到自己成為一只被關在籠中的金絲雀。
這一刻,她突然厭倦了,厭倦自己那種「讀書繪畫、晚上聽音樂、周末看電影」的貴族生活。
16歲那年,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成為獨立自由的新女性,楊苡鼓起勇氣給作家巴金寄去一封信,表示自己想做《家》中的覺慧。
讓楊苡沒想到的是:居然真收到了巴金的回信。
在這封信中,巴金明確表示不贊成,并一再告誡她:先把書念好,不要動不動就想離家出走。
從這封書信開始,巴金也正式走進楊苡的生活,成為楊苡人生航行的重要導師。
後來,為了讓這個處于青春期的女孩,能夠走出苦悶,變得開朗起來,巴金還特意介紹楊苡與南開中學教書的三哥李堯林通信,卻不想這份決定,促成了一份無疾而終的遺憾愛戀。
李堯林大楊苡許多,所以被楊苡稱為大李先生。
三哥李堯林
一個是情竇初開的少女,一個是燕京大學外文系高材生,頻繁的書信來往間,情愫也暗暗種下。
有一段時間,得知大李先生喜歡音樂后,每到下午特定時間,楊苡會把房間對街的窗戶全部打開,并且把留聲機音量開到最大,母親對此很不理解,可楊苡卻滿心歡喜。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