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與魯迅都是中國文學歷史上的巨匠,兩個人的生平與早年經歷有很多相似之處。
他們的文字也都有十分犀利與獨到的見解,本該是惺惺相惜的兩位文學家,卻在公開發表的報紙雜志中口誅筆伐對方。
郭沫若用四個字大罵魯迅,魯迅只加了一個字,用五個字回敬了郭沫若,卻被世人認為精準概括了郭沫若的人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作為中國文壇上不可或缺兩位文學家,魯迅和郭沫若的人生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
或許是浙江紹興水鄉更能孕育文思,魯迅和郭沫若都出生于此地。
魯迅家是書香門第,周府在紹興一帶也是顯赫的大家族。而郭沫若家雖說不是官場之人,卻也是地主商人,家底豐厚。
由此看來,二人的童年經歷都差不多,出生在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能夠從小接受教育。
而他們二人卻都在少年時期遭遇人生的變故,家中突然遭到打擊,父親也離世了,可以說突然間從富家少爺,成為了平民百姓。
在經歷變故之后,魯迅和郭沫若都選擇前往日本留學,那個時候日本的醫學相對先進,二人都毅然決然選擇學醫。
不過,在海外接觸過新思想,新教育的兩個人,都意識到了文字的力量或許比醫學,更能拯救國人的思想,所以他們都選擇棄醫從文。
至此之后,中國的文壇便出現了兩位巨星,魯迅和郭沫若用自己充滿激情的文字,批判社會與黑暗現狀,成為了那個時代中的明燈,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讀者的追隨。
1919年時,國內爆發五四愛國運動,身在日本的郭沫若與其他留學日本的華人學生一起,組織了抵制日本的愛國社團——夏社。
同時,郭沫若創作的《鳳凰涅槃》、《地球,我的母親》以及《爐中煤》等著名詩作,歷經遠洋在上海當時著名的報刊《時事新報》上發表,這些詩文一經發表,便在中國國內引起詩壇轟動。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