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后不思量。」
這是《沙家浜》中「阿慶嫂」的一段經典唱詞,可謂是氣場全開,大氣磅礴。
在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的展廳中,有兩份極其珍貴的檔案資料:
一張為一位裊裊婷婷的女子身穿一襲青色長裙的舊照,靜靜地湮沒在歷史的畫軸中;還有一份名叫陸慧卿的學籍表,那些泛黃香薰的小楷,似在靈動地追溯著歷史烽煙的戰場。這兩份檔案的主人,便是著名的沙家浜抗日女英雄朱凡烈士。
「阿慶嫂」是《沙家浜》中的重要一個人物,其實,阿慶嫂的原型人物就是朱凡。朱凡當時曾在江南一帶長期工作,而阿慶嫂的故事圍繞地便是江蘇的常熟;
《沙家浜》中的阿慶嫂擔任沙家浜鎮的黨支部書記,而朱凡曾任沙家浜的區委書記;阿慶嫂與朱凡的性格如出一轍,行事作風都是那麼得雷厲風行。
朱凡本名叫陸慧卿,1919年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在3歲之時,陸慧卿便隨著父母遷往上海閘北區居住,她在啟秀中學讀書習字,潛心學習文化知識。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后,日寇擁兵自重,集結了大量的兵力準備隨時攻占上海。
受儒家思想的熏陶,陸慧卿自幼便志存高遠,憂國憂民,她經常和同學們一起參加救國運動。
在全國各地掀起如火如荼的抗日救國運動中,陸慧卿漸漸地接受到了社會進步思想,立志為中華民族的再次站起,而熱血鼎沸。
1938年,陸慧卿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啟秀中學,只身來到了「上海女青年難民收容所」工作,隨后她便加入進了「雪影社」做救國救亡工作,并義務擔任夜校教員。
此時,陸慧卿已正式改名為朱凡,她這樣無限動容﹑感慨萬千地說道: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