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摩是胡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處就得不著,女人的壞處卻使他犧牲了。」 這句評語,是冰心寫給徐志摩的。冰心的這句評語,與世人眼里「風流、浪漫」的詩人徐志摩形象,顯然有出入。
冰心認為,徐志摩在女人那兒,絲毫沒得到好處,卻反而送了命。冰心這句裹挾著情緒的評語,矛頭直指的是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陸小曼。
與冰心這句評語相呼應的,是陸小曼在徐志摩飛機失事后的哭訴,她說:「我不殺志摩,志摩卻因我而死!」
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飛機失事背后,到底發生了什麼?徐志摩的死,究竟是因為赴林徽因的演講,還是另有原因?接下來,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民國去尋找答案。
悲劇,往往最有借鑒價值的原因在于:悲劇,往往最容易讓人警醒。
徐志摩與張幼儀失婚并與林徽因結束情感糾葛后的1925年,他遇見了已婚的「朋友妻」陸小曼。隨后,兩人經翡冷翠一夜后,戀情迅速發展。
1926年,徐志摩與陸小曼突破重重阻礙,走進了婚姻殿堂。
童話里,王子和公主走上紅毯,是幸福的開始。
婚后,因為徐志摩父母不滿意陸小曼,他們二老竟「出逃」一般地,千里迢迢跑去了徐志摩前妻張幼儀處,并在此后一直與張幼儀和孫子生活。
在徐志摩父母出走后,他們便中斷了對陸小曼與徐志摩的經濟支持。很快,徐志摩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來自經濟的壓力。
原本,以徐志摩的每月幾百元的工資,小夫妻足可過上不錯的小日子。但陸小曼大手大腳慣了,且還因治病的緣故染上了鴉片癮。這無疑讓徐志摩倍感壓力,于是,回到上海后的徐志摩,為了支撐家庭開支,不得不同時做幾份工作。
但即便如此,也無法滿足「奢靡慣了」的陸小曼的開支。
20世紀20年代,徐志摩每月300大洋的工資,這個工資,已經相當于如今的中產階級的收入。
拿1927來說,當時人的月平均工資僅為二三十元。但二三十每月的工資,已足夠一個七口之家過活了。因為,當時的物價非常低廉。
據《上海解放前后物價資料匯編》和《上海工人運動史》披露:1927年在上海,二號梗米1石(156斤)14元,面粉1包(45斤)3.30元,切面1斤0.07元,豬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擔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塊0.05元,香煙1盒0.036元,茶葉1斤0.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