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郭沫若在家人的安排下迎娶了張瓊華。然而,新婚之夜,當郭沫若掀開新娘的喜帕時,看到張瓊華的長相后,他大失所望,憤怒地轉身離去。盡管新娘張瓊華哀求他留下來圓房,郭沫若還是毅然決然地離開了。
家族安排的婚姻
郭沫若自小接受西式教育,心中對父母包辦婚姻極為抗拒。他一直希望能自己選擇配偶,但在母親的勸說下,他勉強同意了這門婚事。母親告訴他,張瓊華白凈可愛,溫柔體貼,還受過教育,這些條件使郭沫若覺得還可以接受,因此他同意結婚。然而,他唯一沒有想到的是,竟然沒有要求看一張新娘的照片。
新婚之夜的失望
婚禮按照舊式習俗舉行,郭沫若并不喜歡這種形式,但也只能照辦。新婚之夜,當他挑開喜帕,看見妻子的樣子時,他感到極度失望。他形容張瓊華有一對「露天的猩猩鼻孔」和一雙「三寸金蓮」,這與他心目中的理想妻子相差甚遠。張瓊華看到郭沫若的冷淡態度,忍不住低聲哭泣,試圖挽留他。
婚后生活的冷漠
面對張瓊華的哀求,郭沫若仍然決定離開,他說:「你好好休息,我去睡書房。」之后,他在家待了五天,始終沒有與張瓊華圓房,第六天便借口出門求學離開了家。
張瓊華盡管受到了極大的委屈,卻并沒有回娘家訴苦,而是繼續留在郭家,盡責地照顧家人。然而,郭沫若去了日本留學,并在那邊認識了一位聰明漂亮的日本姑娘,兩人同居一段時間后,郭沫若在學業完成時,結束了這段感情。
新的感情和婚姻
郭沫若回國后沒有回家,而是在城里結識了進步女青年丁立群,兩人結婚并育有六個子女。張瓊華對此一無所知,繼續在郭家等待。直到郭沫若的父親去世,郭沫若帶著丁立群和孩子們回家奔喪,張瓊華才知道所有的事情。
此時,距離郭沫若離家已經過去26年。
悲涼的一生
張瓊華在1963年曾去北京探望郭沫若,但郭沫若因工作繁忙,沒有親自見她,只是讓工作人員帶她游覽北京。1980年,守寡68年的張瓊華因病去世,享年90歲,終生無子無女。
張瓊華的一生從新婚之夜的被嫌棄開始,注定充滿了悲涼。她從小接受的「丈夫為天」觀念,使她無法主動失婚,只能在無愛的婚姻中度過一生。女子和男子是平等的,若夫妻沒有感情,應當分開各自尋找幸福。張瓊華為了郭沫若白白等了一輩子,浪費了自己的青春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