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一首長詩,一見傾心,于是在每個春暖花開的人間四月,都會讓人不自覺想起如蘭一般的林徽因,她是那樣清麗脫俗,如春天一般擁有永不老去的年華。
在近代史上,說起群星璀璨的民國時代,林徽因必然閃耀其中,不僅僅是因為她的文學造詣以及對中國建筑學的貢獻。
更在于她與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等人「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至今還為人所津津樂道。
可是,當林徽因去世后,與之伉儷情深二十余載的梁思成,卻轉過頭追求林徽因的學生林洙,并不顧親朋好友的反對與勸阻,與林洙結為夫妻。
多年后,在出版的自傳《梁思成、林徽因和我》中,林洙大膽披露道:梁思成先生其實愛我,更甚于愛林徽因。
這不禁令許多人對當年三人的感情內幕,產生無限遐想。那麼,梁思成為何在林徽因去世后選擇與林洙續弦?又是什麼令林洙認為梁思成愛她更甚于林徽因?
接下來請跟隨筆者揭開歷史的帷幕,體味民國人物的愛恨情仇。
1962年的一天,林洙與梁思成走進民政局合影、領證,并登記為合法夫妻。
當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將儀式推進到最后一步時,年齡相差近三十歲的夫妻二人默默松了口氣,仿佛這場婚姻隨時都會遭遇變故一般。
時逢國家經濟凋敝,哪怕是清華教授的生活質量較之以往也多有不如。
所以婚禮便一切從儉,辦得毫無煙火氣,或許是對梁思成續弦之舉心懷怨懟,不少昔日好友對請柬視若無睹,只有寥寥幾人前來慶賀。
門庭蕭瑟的情景令梁思成感到落寞,但好在事已至此,不用再擔心橫生枝節。
對于林洙來說,如今發生的一切令她感覺如夢亦似幻,她無論如何都想不到,
十四年前在清華建筑系樓道中邂逅的那位溫文爾雅的男子,有一天會成為她的枕邊人。
1928年,林洙出生于福建福州,林洙的父親是建筑系出身,以鐵路工程師的身份在南京國民政府任職。
而林洙的童年恰好趕上國民政府所謂的黃金十年,在較為安定的環境以及充裕的物質條件下,相較于同時代的絕大多數孩子,林洙是幸運的。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隨后,侵華日軍在同年8月發動淞滬會戰,上海淪為抗戰前線,林洙美好的童年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漫無止境的流亡。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