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李賀,他是有著怎樣的傷感,或者是體會了怎樣的世俗煩惱,才能寫出「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
這句詩乍一聽似乎很深情,可解讀之后會發現,這句詩其實描寫的是如果上天能有感情,也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老去。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上并沒有什麼天長地久,有的只是生長和興衰。
不得不說,李賀的這句詩,將人類對感情的最自然的形態描寫得淋漓盡致。
其實這也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的詩句,我們看李賀的一生,用「坎坷」二字來形容都毫不為過。
從族譜上來看,他其實可以說是唐朝皇室的一個遠支,他的祖上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叔父,當時被封為鄭王。
不過後來武則天清洗李氏宗室,所以李賀的祖先不得已遠遁他鄉,從此家道中落,到了他這里,已經非常潦倒。
就連他自己都說:
「我在山上舍,一畝嵩磽田。」
可見他的生活真的很不如意。
不過作為李氏宗親,他身上還是能夠看到李唐血液里的那股子拼勁。加上他自幼就非常聰慧,七八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單獨作詩,神童無異。
既然有才華,加上唐朝已經大力推行科舉,他仿佛看到了人生的曙光,此后他埋頭苦讀,希望可以通過科舉出人頭地。
奈何因為接連的原因,比如父親去世需要守孝,以及父親名諱和當時的禮教有沖突等,所以他從十八歲開始科舉就一直不順利,最終還是在韓愈的推薦下,做了一個從九品的芝麻小官。
也正是這一連串的打擊,加上他此后為官時所經歷的黑暗,這才使得他寫出了不少發泄情緒的詩句。
上面的這句,正是他失意難過的時候創作的。
不過他寫的這句詩確實太過于經典,以至于后世之人從他的詩中摘出來單獨使用,甚至各大歷史名人都將其視為一個對子的上聯,都希望能夠對出合理的下聯。
就連咱們的偉人,也曾給出過「人間正道是滄桑」得下聯。當然,也并非是單獨對對,而是通過寫詩的形式,引用了這句詩,然后給出了下半句。
不過話說回來,李賀是唐朝詩人,而在唐朝可不缺詩人,且不說李白、杜甫等大詩人,像張九齡、韓愈、元稹等稍遜一籌的詩人也有不少,他們也都寫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詩句。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